致遠協同管理平臺整體解決方案之理念篇 二維碼
513
理念篇 縱觀歷史,新興技術的出現,往往會改變世界經濟競爭的格局。19世紀,英國抓住蒸汽機技術的機遇,率先實現了工業化;20世紀,美國抓住了電子與信息技術的機遇,一舉成為世界超級強國;21世紀的今天,隨著科技創新步伐的加速,包括云計算、移動互聯、社交網絡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和應用的出現,再一次將巨大的機遇擺在了世界各國的面前。 從PC到BYOD(Bring Your Own Device),從局域網到互聯網,從個人計算到云計算,從移動電話到移動智能終端,新興技術對經濟和社會的強力滲透催生出了一個全新的互聯經濟,帶來了工作的革命。 在工作變革的推進下,新的工作思想和工作模式也不得不提上企業管理變革的議程。致遠協同辦公平臺中,我們歸納出人與人、人與組織直接存在某種特殊的行為模式。無論是共同修改文檔,分享文件、傳遞信息、施行權利等,都可以歸納為組織內協同。 組織之間,也就是企業與企業之間,管理邊界呈現出相互滲透和融合的趨勢,出現企業之間的相互協作;當前,企業跨界合作成為常態,跨行業跨領域的產業協作重構了原來的企業邊界甚至是行業邊界。這就不僅需要企業內部協同,產業鏈的上下游企業之間也需要協同,產業與產業之間也需要協同,最終實現產業鏈的大協作。抱團取暖的協作方式可以有力的保障企業在產業鏈中的穩定和持久。 移動互聯設備的更新迭代,又催生了社會公眾信息的參與,企業又需要不斷從市場、客戶乃至每個信息參與者進行信息互動、交互,為企業、產業的“大數據”積累廣泛的數據源,再通過分析,反推企業創新。這就要求企業能有效的從公眾得到精準的信息,形成社會化的協同。 綜上所述,企業在信息化建設上,顯現的階段特征為:
這些特征的顯現, 對企業在內部協作力、業務聚焦力、整合執行力、產業鏈掌控力以及社會化創新力等方面提出了巨大挑戰,這也正是對中國企業轉型升級的關鍵要素。 基礎應用,企業通過計算機系統將信息數字化保存和傳遞;通常方式上采用財務賬務管理、OA管理等,主要是解決了信息紙質傳遞的問題; 業務應用,這個階段的企業,有明顯的業務分層,并通過職能設立了不同的管理部門,形成的部門級系統應用;如:財務部門、人事部門、銷售部門等等;應部門所需建立了相應的部門級系統,主要解決了部門級業務的管理; 集成應用,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,信息系統的應用與組織的管理戰略之間出現諸多不協調的情況。在部門級單項應用上取得了一定成效,但沒有產生應有的經濟效益,部門間聯動較弱,沒有實現信息的交流和共享,相反地形成了多個“信息孤島”,因而出現系統之間的集成應用,它通過系統集成或客戶化開發的方式實現,主要解決信息的流程化、跨部門傳遞,形成信息鏈條的豐富和聯動。 產業鏈協作,互聯網的興起、電銷的壯大,產業鏈趨于扁平化、協作化。企業不僅要關注自己內部的信息實時、高效、共享,還需要與產業鏈的上下游形成及時的信息互通和反饋,也就是產業鏈協作。它主要解決了企業在產業鏈中的信息有效傳遞,形成產業鏈的高效協作。 社會化協作,移動終端的發展,信息化已跨越了環境的局限性,企業如何讓每個信息參與者為企業的創新發展自覺地做出貢獻,如:市場信息、產品信息、客戶信息等等。社會化協作主要解決企業向社會的信息采集和反饋,為企業、產業、行業的大數據打好信息基礎。 且,結合移動應用的領域,以上的五個層級都可以在移動端實現。 以上,稱之為致遠協同五段論——協同五環。 但,隨著新技術、新產業的不斷涌現,這五個階段的特征也會按企業發展出現次序的變化。如:處在基礎應用的企業,需要客戶信息采集,就形成協同一環+協同五環;處于集成應用的企業,組織擴張為集團,需要每個分子公司建立基礎應用和業務應用,形成協同三環+協同一、二環的情況,不一而論。 企業信息化不單純是信息化本身的問題,它同時是一個業務運營模式和管理的問題。且,應從企業戰略、管理與信息化之間的內在關系來設計信息化步驟和內容,以保證企業的基礎應用、業務應用、整合應用、產業鏈協作、社會化協作的有機統一。 |